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,再加上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祝福,人们对考古的热情日益高涨。今年3月,中央电视台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进行了直播,吸引了400万人在线观看,10亿人在线阅读和讨论,每天有6到7个热门搜索。北京大学考古艺术与科学学院博士奚慕良认为,这与考古界多年的努力有关,但主要推动力是自上而下的。
2014年2月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首都博物馆时表示:“让文物说话,告诉人们历史智慧。”此后,习近平一再强调“让历史说话,让文物说话”。2016年,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指示,提出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心理,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治政绩的科学观念”。政府的关注给了考古界信心。
2017年12月,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河南博物馆等九家国家级博物馆合作的文化探索项目“国宝”正式启动。这个项目建立了文物与人之间的联系。豆瓣得分9分以上。文物考古的发展趋势受到了整体的推动。
地方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机构也在这股热潮下取得了更大的进步,与整个文物热形成了良性循环。首先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是紫禁城的文化创意产品。无论是“孝感讯”笔记本,还是“我拿到了”的磁带,他们都成功地打破了这个圈。2019年初,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任馆长单霁翔发布了2017年文化创意“账本”。2017年,故宫文化创意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。